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是保證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技術。隨著微機繼電保護應用的普及,保護裝置逐步具備了相應的數據接口可實現保護裝置重要信息的數據遠傳。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及計算機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領域中的普遍應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不斷被應用于計算機繼電保護中,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如專家系統、人工神經網絡、遺傳算法、模糊邏輯、小波理論等在電力系統各個領域都得到了應用,從而使繼電保護的研究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出現了引人注目的新趨勢。例如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領域內出現了用人工神經網絡(ANN)來實現故障類型的判別、故障距離的測定、方向保護、主設備保護等。在輸電線兩側系統電勢角度擺開情況下發生經過渡電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線性問題,距離保護很難正確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別,從而造成誤動或拒動;如果用神經網絡方法,經過大量故障樣本的訓練,只要樣本集中充分考慮了各種情況,則在發生任何故障時都可正確判別。
傳統的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及二次回路接線是通過進行定期檢驗確保裝置元件完好、功能正常,確保回路接線及定值正確。若保護裝置在兩次校驗之間出現故障,只有等保護裝置功能失效或等下一次校驗才能發現。如果這期間電力系統發生故障,保護將不能正確動作。以往的保護檢驗規程是基于靜態型繼電器而設計的,未充分考慮到數字式保護的技術特點,對數字式保護沿用以前規程規定實施的檢修周期、項目不盡合理。
同時,現在電網主接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設備停役檢修的時間,如一臺半斷路器接線方式的線路保護很難實現停電檢修,除非結合線路停電檢修;雙母線接線方式已逐步取消旁路開關,變壓器保護很難因保護校驗而要求變壓器停電,母差保護、失靈保護的定期檢驗安排更是困難重重。另一方面,帶電校驗保護具有實施上的安全風險和人員安全責任風險,因此,在實際運行中基本上很難保證保護設備可以有效地按照《繼電保護及電網安全自動裝置檢驗條例》的要求完成檢驗項目;尤其數字式保護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軟件編程,這并非可以通過傳統的檢驗項目來發現保護特性的偏差,實際上,傳統檢驗規程所確定的檢驗項目合理性已面臨新技術應用的挑戰。數字式保護的實現技術使保護設備本身具有很強的自檢功能。因此,作為裝置本身的監測和診斷已具備實現的可能,保護裝置檢修決策的確定具有了可靠的基礎。同時,電氣設備狀態檢修其概念上的合理性和技術上的可實現性,使保護實行狀態檢修模式具有極強的示范效應,檢修效率提高和設備可靠性的提升,將能有效地提高設備的安全性和可用率,適應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需要。